王东杰 | 思想史也可以是感觉和想法的历史

2025年03月31日 16:04

3月25日,伟德国际1946官网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王东杰教授讲学,主题为“思想史也可以是感觉和想法的历史”。伟德国际1946官网历史学系余露副教授主持讲座。

王老师以自身关于“思想史”的思考经历为引,探讨了“感觉、印象之类的事物是否可以成为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和“应该如何突破思想史的研究界限和方法”两个问题,并以此展开讲座。

他分别阐释了“思想的历史”和“思想在历史中”两种思想史的内涵、侧重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并对“思想”一词进行了重点剖析。在他看来,除来自大思想家的深思熟虑、逻辑严谨、具有超时空的真理意义、论证周详且自成体系的概念和命题,即“思想单元”以外,还存在一种没有办法被统一、归纳、简化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每个人对其所在世界的回应,可能是瞬时的、反复的、模糊的、矛盾的,常常依循具体场景展开,对“历史”的依赖程度更高,人们对它的解读更依赖于人的“感觉意识”而非“问题意识”。这种思想不只是结果,也是产生过程。并以作家范雨素为例,说明了普通人的这一类思想所呈现的诸多特点。

他又从“感觉、想法和‘思想’的关系”“思想的非原创性”“思想的碎片化和短暂性”“潜意识”等问题入手,援引王汎森关于“烦闷”的讨论、“乡里的圣人”颜元等具体事例,以及列维·斯特劳斯、詹姆斯·斯科特等人的理论,多方位、多角度地对“什么是感觉和想法的思想史”进行了细致的解释。

最后,王老师从方法论和实践层面对“感觉和想法的思想史”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应注重叙事性材料、行为、表达风格、无意且碎片化的叙述、符号的连带意象等“非思想”材料和因素中发现“思想”,并从其他学科中汲取灵感。

互动交流环节,王老师对现场听众提出的有关“如何描述、厘定没有被本人明确描述的潜意识”“长时段建立在想法与感觉之上的历史是否可行”等问题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颇为活跃。(文/周子楹)

主讲人简介

王东杰,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版有《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规划社会的来临:重读大同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