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 | “中国之治”发微:汉唐中枢体制的演变

2025年05月07日 09:19

4月27日下午,伟德国际1946官网邀请伟德bv1946官方网站(伟德国际1946官网)人文高等研究院朱张首席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先生讲学,主题为“‘中国之治’发微:汉唐中枢体制的演变”。伟德国际1946官网历史学系主任谢一峰副教授主持讲座。

张国刚先生主要梳理了从秦汉到隋唐中枢体制的演变概况。秦汉以来,皇权与官僚体制的互动,成为影响汉唐治理中枢机构形成与演变的关键因素。从汉朝初期的丞相辅政,到汉武帝时期中朝尚书走上权力舞台,再到东汉尚书台机构的完备与权力的转移,这一系列变化都深刻反映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博弈。汉魏两晋时期,三省职能及其分工机制逐步定型。尚书省负责具体行政事务,中书省成为内朝决策班子,门下省则对中书省的工作进行监察和审核。这一时期三省之间尚未形成整体互恰的关系。

到了隋唐时期,为防止宰辅弄权擅政,巩固皇权,隋文帝废除六官制度,恢复汉魏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与创新,构建了中书出令、门下审查、尚书执行的三省制约机制;唐太宗则通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解决四品官任职宰相的问题,加强了三省之间的协调与制约。但到了开元末期,随着政事堂的变迁,三省互相制约的功能逐渐失效,尚书省长官也彻底退出决策阶层,三省制度在运行约一百年后走向终结。此后,内朝与外朝体制以新的形式出现,翰林学士逐渐成为“内相”,宦官干政也逐渐制度化。这种汉唐中枢体制的演变情况对于“中国之治”的思考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文/张淑萱 图/陈永豪)

主讲人简介

张国刚先生,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与中西文化关系史。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著有《<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资治通鉴>启示录》《中西文化关系通史》等书,并在清华大学开设《中西文化关系史》《<资治通鉴>导读》等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