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可斌|思想的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
4月29日,伟德国际1946官网邀请伟德bv1946官方网站文学院廖可斌教授讲学,主题为“思想的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探讨宋明理学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的一种思路”。伟德国际1946官网哲学系张俊教授主持讲座。
廖可斌教授首先从探寻宋明理学的当代价值的必要性入手,讲述关于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三种理论模式。一是,作用与反作用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是,互动模式。思想文化的主要价值和作用在于满足和提升人类的精神生活需求。三是,互塑模式。思想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在相互影响的同时互相塑造。其中,第三种模式值得大家重视。
接着,他根据互塑模式的理论指出,任何一种思想文化都可能有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这三种形态。其中“基本形态”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思想文化遵循内在的发展规律,形成某种独特的理论形态。“现实形态”则指,在互塑过程中,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被塑造成某种特定的现实形态,被特定的历史环境所接受并发挥现实作用。而“可能形态”则是,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会导致思想文化及其历史作用不同,此为思想文化有可能呈现的形态。
根据上述三种形态的特征,廖教授阐释了儒学的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儒学的基本形态主要体现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主义,而现实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董仲舒式的儒学:以社会秩序为中心,使儒学的人本主义色彩大大减弱,但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求;二是宋明理学:中心命题就是感性(肉体)与理性(精神)的关系问题,旨在建立一套新的生活理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从理学的可能形态来看,理学的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恰恰潜藏在其塑造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之中。人们不断地反省和辨析自身的感性与理性,主体的理性精神会进一步独立自觉。
最后,廖教授总结指出,理学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都是倡导主体理性精神的独立自觉,只是因现实环境的制约而发挥了反面作用。只有探讨理学的三种形态,才能对理学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追求中华民族整体的理性独立精神仍然任重道远,其中理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互动环节,听众围绕理学与经学的关系等问题提问,廖教授逐一回应,现场讨论热烈。(文/许旭宁,图/陈永豪)
【主讲简介】
廖可斌,伟德bv1946官方网站文学院教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曾在香港浸会大学、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与文献。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种,《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独著)、《稀见明代戏曲丛刊》(主编)分别获教育部第二届、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基于博雅专精、明体达用理念,探索按大类培养人文学人才的新模式》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常用链接

伟德国际官微

本科生微信
版权所有@ 伟德国际1946(始于英国)官方网站-首页|NO1

0731-88823764

ylsybg@hnu.edu.cn